BOLON 暴龙品牌资深总监杨光:线上引流线下服务是暴龙未来的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4-06-26 18:01:39

  龙8登录12月22日,BOLON暴龙品牌资深总监杨光在第29届中国国际广告节期间,接受凤凰网的独家访问。他谈到后疫情时代暴龙品牌的市场发力方向,分析了眼镜行业的线上玩法与线下专业的结合,探析了面对不同的用户圈层的产品方向。他认为,眼镜行业慢慢地会往线上获取流量,线下渠道专业赋能的方向发展。线上引流,线下服务是目前为止比较理想的一个未来趋势。

  作为线下为主的品牌如何应对线上发展趋势的变化?暴龙如何借势私域打造专业化?品牌海外布局如何?对于即将到来的2023年,暴龙又该如何出发?在访谈中,杨光进行了一一解答。

  杨光:我已经参加了两三次。因为这两年的疫情,大家可能还会担心聚集的问题,加上厦门这几天也算一个高发期,我发现行业人已经早早开始考虑明年的事情了。

  这几年,不管是广告主还是媒体方,日子都过得不好,但随着政策的放开,大家都看好明年整体市场的复苏,更加充满信心。我认为信心很重要。尽管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可能差不多在明年3月份,但一定会有一些起色。

  杨光:从我的角度出发,应该就是一个字——学。虽说现在是后疫情时代,但你今年投放的费用以及做支出性东西的机会很少,更多是带领团队做内容的输出,或者做一些以小博大的推广上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学习很多以往由第三方帮你完成的东西,包括私域、元宇宙等内容,或者是针对现在消费者细分的部分,如何在不同的平台发力。我们在这些方面学习了很多,应该说不甘于躺平了,也没办法躺平了。

  在趋势方面,2022年和前几年相比,眼镜行业相对比较传统,但最明显的一点是随着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问题拉到国家的议程上,2022年在整体青少年儿童镜片,包括镜框这部分涌现出很多新产品。我觉得大家对整体市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并且消费者愿意去了解的程度也在逐渐加深的,我觉得是一个势头很好的事情。

  杨光:眼镜相对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行业,我们没有办法百分百选择线上的模式。从产品本质来讲,太阳镜作为标准化产品在线上购买没有问题,但光学配镜目前在整体眼镜市场消费的比例是最高的,如果你要验光配镜,一定要回归到线下。

  今年,我们联合差不多300家零售门店,再跟渠道端的2000多家用户做私域会员的运营。消费者成为我们的会员后,能得到定期的免费验光,或者分阶段的视光筛查。另外,成为我们的会员后,我们会把消费者每一次的验光处方记录发送给消费者,并且如果消费者愿意,可以再进一步做眼底筛查,我们会根据结果告知他们是否适合戴隐形眼镜等等。

  所以,基本上,今年在疫情的情况下,我们持续做细分,通过线下店铺告诉消费者成为会员,建立类似家庭使用方案,帮助你的家里人选择不同的品类产品,我们统一记录,定期提醒。相反,我们没有做元宇宙相关的营销。

  杨光:2023年,我们会根据不同市场制定不同的策略。在市场上,我们合作了近4万家眼镜店,他们的策略就是先重振代理商和零售客户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市场的复苏。另一方面,在内容上,我们会跟一些头部客户做共创,因为现阶段私域搭建完成,更多需要门店的验光师向消费者做专业性的指导。我觉得这个对所有客户来讲是一笔财富,但是之前并没有放大,现在我们正好有了自媒体的平台跟系统方案,会把这部分赋能好。

  杨光:我觉得电商平台发展到现在,从最早的搜索再到后面的内容营销、社交营销,大家应该都慢慢习惯了线上与线下的联动,但是身处不同行业,对这个东西有不同的理解。前几年,我们代理商最大的问题是在不同平台上,如果按照产品差异化做货品的区隔,或者是价格略有不同,这条路并不好走。但是除了线下,线上是我另一个抓手。通过这几年的疫情,订货从过去的公司订购或租酒店订货,到现在习惯线上直播订货的方式,他们也看到线上的便捷和短期内的流量帮助。但在眼镜行业,测度数和配好眼镜之后,戴上是否舒服,是否需要手工调校,都是线上无法取代不了的。

  所以,我认为我们这个行业慢慢地会往线上获取流量,线下渠道专业赋能的方向发展。线上引流,线下服务是目前为止比较理想的一个未来趋势。

  凤凰网:能分享下,您的企业目前是否有国际化布局?营收比例在营销收入占比大概多少,品牌海外营销情况?对于中国品牌目前海外营销有什么建议?

  杨光:暴龙眼镜现在已经和全球80多个国家,7700多家零售门店有合作,但是因为这部分我们是交给母公司专门的海外拓展渠道来开辟的,我们也想慢慢让暴龙这个品牌成为国际中档眼镜的一个有竞争力的品牌。

  目前为止,我们自己没有太去准备。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希望先借助集团的力量,让暴龙的产品在全球渠道的部分先打开,而非先从品牌来告知消费者我们的全球化实力。这几年随着渠道的开辟,我们开始做产品精细化,可能有一些产品是专门针对国际渠道而生产的。

  杨光:用户分层是一部分,但从品牌角度来讲,我更关注的是品牌要保持不同的活力。针对消费者分层,我们自身从品牌端开始为产品梳理不同的产品线。比如潮流的产品线,商务风格、复古风格的产品线,同时我们还有专门针对青少年儿童,甚至老年人的各类镜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从镜片的功能上,比如舒缓、老花等,做一些细分的品类,与不同的客户圈层做沟通。